
为政以德教案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政以德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为政以德教案1第一课
【教学目标】
1.理解孔子“为政以德”的思想。
2.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。
3.背诵重点语段。
【学习要求】
基本要求
1.背诵2.1 、2.3 、13.6章和1.6章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”至“而在萧墙之内也”部分。
2.重点掌握“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”在文中的意思,并理解“共道齐”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。
3.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:
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,则安之
4.结合课文,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。
发展要求
5.正确地理解孔子“为政以德”的思想。
6.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“均贫富”的含义。
说明
【教学建议】
词语理解的主要目是理解课文意思,除参阅课文注解外,教师对于未加注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。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,要古今参照,明白其意义,熟悉其用法。《季氏篇》可以涉及孔子与学生对话辩论的章法艺术。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可以结合“为政以德” ……此处隐藏2627个字……之道,行己之道即是处群之道。不仅是双方兼顾,实则是二者合一。就政治言,治人得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,惟职责应在治人者,不在治于人者。其位愈高,其权愈大,则其职责亦愈重。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,自求之己。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,语若平直,而寓义深远。若不明斯义,不能修己,徒求治人,不知立德,徒求使民。人道不彰,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,逞术数,恣意气。覆辙相寻,而斯民日苦。
四语言及写法品读
(一)设疑自探
《论语》是一部说理为主的语录。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话(即“雅言”),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,既通俗平易,明白晓畅,同时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、洗练、典雅、整饬的长处,形成一种新的语言风格。所以言简意赅,深入浅出,朴素无华,隽永有味。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体会,请提出来共同解决。
(二)解疑合探
教师找学困生回答,中等生补充,优等生评价。
预设问题:
1孔子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?
2本文的文言句式有哪些类型?
3背诵名句名篇
4检查落实
5小结回顾
(三)质疑再探
学习之后,大家还有什么问题,可以结合课文和当今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。
预设问题
对于孔子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与“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”的观点,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是否有不当之处?
五运用拓展
1请大家结合《课堂新坐标》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难度的练习,让同学解答。
2今天如何看待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?
六总结全文
课后反思
补充修改